|
图为:寇学臣老师在《新时代书法艺术创新发展高端论坛》作主题演讲
更新观念,创新发展
开创我省书法学科建设新局面
寇学臣
河北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书法艺术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就是靠汉字、汉字书写和书法来传承。开展书法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文化修养,增加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借十九大东风,进一步加强我省书法学科建设,推进书法教育健康循环发展,提高青少年学生书法文化素质,再一次提到日程上来。
一、全国书法教育形势
近年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书法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诸多关于书法教育的利好政策相继出台,有利促进了学校书法教育的开展。
1.中小学书法教育
2011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将书法课正式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2013年2月,教育部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理念、内容和目标分学段提出具体要求。2014年12月,教育部对全国中小学书法教材进行审定,并要求省级教育部门2015上半年完成教材选用工作,下半年全部走进课堂。2015年7月,教育部实施“翰墨薪传”工程,在全国五大区域培训中小学书法教师,各省市级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工作纷纷展开。2017年4年,教育部发文征集中小学书法教育典型,即将举办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现场会。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门在不遗余力地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开展。
2.高等学校书法教育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在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的倡导下,在首都师范大学率先设立了书法专业的专科、本科、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建立了完整的高等书法教育体系。2012年10月,教育部调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增设“书法学”特设专业,标志着书法学科的地位正式确立。2014年11月,中国书法家协会和首都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全国首届高等书法教育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2016年11月,中国书法家协会和郑州大学共同主办的全国第二届高等书法教育论坛在郑州大学举行。近年来,高等书法教育迅猛发展,招收书法本科的院校达130余所,招收书法硕士研究生的院校达90余所,招收书法博士研究生的院校达20余所,还有多所高校招收书法博士后,高等书法教育的森林效应已经形成。
二、我省书法学科发展的现状
1.高校书法教育
2008年,河北师范大学经教育部批准增设书法学本科专业,这是我省高校第一个书法本科专业,在全国高等学校书法学专业中属于第五家(当时书法学专业属于试办专业,专业代码前加“S”)。2010年,河北师范大学成立书法艺术研究所,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一个“本科+硕士”的高等书法教育模式初步形成。截至目前,该校已有书法本科毕业生4届,硕士毕业生5届,他们逐渐成为我省书法界、教育界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传承书法艺术和文化强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河北师大带动下,近四五年内,我省高等书法教育快速跟进,河北美术学院、汇华学院、保定学院、河北大学、廊坊师院、沧州学院、承德民族师范学院、河北传媒学院等8所高校陆续招收书法学本科,河北美术学院、燕京职业学院、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石家庄信息职业学院等4所学校相继招收书法专科,我省高校书法学科建设呈现出一派良好势头。
2014年6月,河北师大书法学专业建立六周年暨2014届毕业创作展在河北省文学馆隆重举行,在展览研讨会上,诸位专家对河北师大敢为人先,最早在高校设立书法本科专业予以赞赏;对不受时风干扰,深入传统,传承经典的艺术创作理念表示肯定;对在当今高等书法教育迅猛发展,中小学全面开设书法课的新形势下,学校如何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培养更多更好的书法教育人才寄予厚望。
2016年3月,由河北师范大学和河北省书协共举办“河北省首届高等书法教育论坛暨京津冀高等书法教育协同发展研讨会”,标志着我省书法学科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该研讨会内容涵盖高等书法教育理念、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学院书风、书法教育与传统文化、高等书法教育服务中小学书法教育等诸多方面。尤其是来自京津高校的书法教育专家,均为书法专业领域资深教育工作者,其相关论文着眼当下,瞻望未来,对于拓展高等书法教育研究方向,深化京津冀书法学科协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中小学校书法教育
早在2009年,河北省硬笔书法协会所承担的宁晋县中小学书法教育项目,目前已经成为全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亮点,被媒体誉为“宁晋现象”。2010年,石家庄市教育局等四部门启动的“汉字书写百千万工程”,至今建立了235所规范汉字书写实验学校,培训了5000余名规范汉字书写教师,直接参与的师生达30万余人次,大面积推动了全市汉字书写教育的开展。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认为,“石家庄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
2013年,河北师范大学承担的中小学书法教师“国培计划”,已经培训7批共700名教师,这些受训教师逐渐成为区域书法教育开展的骨干,在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进程中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2013年,河北师范大学等四部门主办的书法教育大型公益活动“烛光计划”,通过“义捐、义讲、义培、义评”等形式,已经走进全省9个地市16个县区,区域性带动了当地书法教育的正常开展,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
2015年,河北省教育厅等3部门主办的“河北省师生汉字书写大会暨京津冀师生作品展”,激起了全省乃至京津冀各级各类学校师生书写汉字、习练书法的热情,推动了京津冀三地书法教育和汉字文化传承的协同发展。
三、我省书法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
新的形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全国书法教育的快速崛起,面对全省书法教育的蓬勃开展,省级教育部门应该站在坚定文化自信的高度,对书法学科建设和发展进行全新观照,加强学科认识,完善机构设置,引进高端人才,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社会效益,传承优秀文化。
1.提高书法学科认识,打造全省书法学科高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014年教育部出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7年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党的十九大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把文化提高到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度。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核心内容,已经列入国家教育部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目前全国中小学校全部开展书法教育,高等学校从书法本科、硕士到博士和博士后的体系教育已经完善。建议省教育部门,争取将书法学科纳入我省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范围,遴选部分高校书法学科打造成全省重点学科。
2.支持高校成立书法学院,完善书法学科管理机制
目前全国有50余所高校设有书法系,首都师大、山西师大、曲阜师大、郑州大学、西北师大、西安工大、河北美院等院校则率先成立了书法学院。河北师大书法专业经过九年发展,不论教学还是科研均有一定积累(教师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1人、教育奖1人,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人,承担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人,承担国家语委项目1人),成立书法学院(书法教育学院、书法教育研究院)的时机已经成熟。成立书法学院后,可同时承担学校教学(包括书法本科、硕士和全校选修课教学)、科研(包括横向、纵向课题)和省级以上培训(包括国培及省培)等任务,使学科建设和服务管理进一步走向专业化、规范化。
3.加大学科经费投入,满足基本办学之需
据统计,我省高校用于书法专业建设投入的经费还是很少,甚至有些高校按要求配备的新上专业建设费都没有到位。书法专业正常的教研室活动、教学资料和设备、学生作业展、毕业创作展、教师外出参加全国学术交流等费用得不到保证,不利于教学提高和学科发展。建议省教育部门在财力上,给书法学科必要的支持,购置必需的教学用具或图书软件,满足教学之需,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4.引进书法专业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河北高校书法学科师资普遍不足。以河北师大书法为例,学科教师仅有4人,教师只能发挥吃苦和奉献精神,维持专业教学正常进行。尽管如此,学校连续招三届后,由于师资原因改为隔年招生;2015年再次改为连续招生,据悉因为师资原因2018年又将改为隔年招生。建议省教育部门在人才引进方面,为书法学科增加编制,改善一下师资学历层次,提高科研力度与水平,为创建省级重点学科打下基础。
5.做大“国培”“烛光”两个计划,彰显高校服务基础教育功能
2013年,我省“国培计划”增设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现已经培训七期共700人。同年,河北师大等主办的河北省书法教育大型公益活动“烛光计划”启动,现已走进9个地市16个县区,在全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两个计划,是高校服务中小学教育的有益探索,为助推全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建议做大“国培”“烛光”两个计划,适时建立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中心,进一步彰显我校服务基础教育的职能和作用。
6.主动对接京津,实现书法学科协同发展
北京和天津两市的书法学科办学历史较长,教学和学术积淀深厚。目前,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为我省书法学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016年,河北省首届高等书法教育论坛暨京津冀高等书法教育协同发展研讨会在河北师大成功举办,既展示了学校书法教育的风采,又向京津高校学到了丰富的经验,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该论坛每两年一届,省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将论坛形成机制做大做强,形成品牌并长期坚持下去,提升我省书法学科的综合实力。
寇学臣艺术简介
寇学臣,现任河北师范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书法艺术硕士,师从欧阳中石先生。国家书法师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书画等级考试高级培训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河北省职工书法家协会主席,河北省硬笔书法协会主席。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文史馆馆员,河北省开明书画院副院长,《河北当代书画》执行主编。
寇学臣高校从事书法教学20年,出版专著、教材50余部,发表文章、作品1000余篇(幅)。率先在河北高校创办书法学本科专业,开创了全省高等书法教育之先河。近年先后承担了宁晋县中小学“汉字书写”研究项目,倡导了石家庄市“规范汉字书写百千万工程”,发起了书法教育大型公益活动“烛光计划”,主持了中小学书法教师“国培计划”,由此构建了完整的书法教育传承体系,推动了全省书法教育健康开展。由于成就突出,先后荣获石家庄市青年拔尖人才,石家庄市十大杰出青年,河北省青年五四奖章,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全国书法教育特别贡献奖,第三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卓越贡献奖,并荣立石家庄市政府二等功、河北省政府二等功。 |
|